Episode 120: 「这是一种夺权还是赋能?」
时能看到有人感叹目前 iPhone 算力过剩。但这多余部分或许正可为日后的 AR 设备「中间件」普及提供可能性。私下聊时,彦昕笑称他从事的是「夕阳产业」——但当下的 AR/VR 可能更像极昼:太阳没有高高升起,亦不沉入地平线。
Episode 119: 咱们用户有力量
从 iPad 在成为生产力工具上的发展路径,到用 Pages 做海报,再到人的异化和工具的异化,再到巨型企业的控制力溢出,最后落到一个问题:「power user」的「power」从何而来,是何种「power」?
Episode 118: 声音:时速三公里
这是幅仿佛出自毕加索笔下的图景:耳朵代替双脚,想象接管眼睛,口中一帧帧画面闪现。借佛家说法,人有六根,眼耳鼻舌身意。六根遇到六尘,色声香味触法,就生发出来世间种种的美好妙境——这一路似乎亦可算是某种「六根修行」,只是离「清净」还差三万六千五百零一里。
Episode 117: 轻微程度的重复说明
标题语出艾瑞克·霍布斯鲍姆(Eric Hobsbawn)的《霍布斯鲍姆看 21 世纪》(Globalisation, Democracy and Terrorism)的自序结尾:「此外,轻微程度的重复说明,也是笔者终身未能戒除的好为人师的习惯之一,期望借由不断阐释而发挥说服的功能。希望我不致太过啰嗦才好。」
Episode 115: 当「开脑洞」与「放电」不再是比喻
录完这期节目后没多久,Neuralink 召开发布会,Elon Musk 登台演讲,宣布他们解决了「如何将设备植入大脑」的问题。如果说大多数科技公司都在试图回答未来人类会「做什么」,那么 Neuralink 则显然在定义未来人类「是什么」——这也许会是一项最终杀死艺术的科技。
Episode 114: 在自己身上,克服这个时代
《迟早更新》的三周年,我们用内容和形式上的挑战来做个纪念。标题借用了「理想国」曾经的书名,但这期节目无关情怀,只是好奇心驱动的产物。「在自己身上克服」有点内观苦修的意味,但它毕竟还是积极的,至少觉得有事能做,而且尚可以期待好的结果。
Episode 113: 窄播时代:一集谈论关于播客的播客的播客
语音天然带有情感,所以播客更适合容纳「湿货」、个人特色和文化魅力。在讨论完产业、商业和工具之后,「窄播时代」最后一期,希望能稍微展现这个庞大世界里的其他声音,让你感受到这种既古老又新鲜的媒介里无界涌动的热情、趣味和个性。
Episode 112: 窄播时代:工具还是玩具?
在以行业观察者的视角谈论播客之后,本期节目以听众的角度来谈收集、管理和消费音频内容的方式。以结果导向来看,「泛用型播客客户端」和平台型的音频产品趋于大同。但以基础定位来看,前者是工具,效率至上,提倡用完即走,突出传递内容的功能性;而后者则是玩具,充满娱乐诱惑,希望尽量把你粘住,以免费为代价来变现用户时间。你会怎么选呢?
Episode 111: 窄播时代:Let’s Talk Business
Mary Meeker 说过,依内容消费时间与该媒介广告营收之比,2018 年的移动广告领域仍有 70 亿美金的增长空间。而相信播客的情况会更惊人——人们收听节目的时间与行业广告规模极其不成比例。是「单线程内容」特性在天然制约,还是播客广告业尚待萌芽?会员制和周边销售会是更优的商业化选择么?
这是我们近期推出的播客主题系列节目「窄播时代」的第二期。若你喜欢这个系列,不妨推荐给身边的朋友。我们希望,「小众」并非播客的真实困境,而是一个伪命题。
Episode 110: 窄播时代:大世界里的小声音
贝克特在评论乔伊斯的《芬尼根守灵夜》时写道,「他写的文字并非关于某种事物,而正是那事物本身」。若挪用到「收听」领域,那今天推出的播客主题系列节目「窄播时代」便是如此:我们将在四期节目中,用播客这种媒介来探索这种媒介本身。
若你喜欢这个系列,不妨推荐给身边的朋友。我们希望,「小众」并非播客的真实困境,而是一个伪命题。
Episode 109: 订阅制的两个半问题和一个隐喻
出于好奇查了一下英文 subscribe(订阅)的词源来历,原来是拉丁语 sub-(在下方)和原始印欧语 skrībh- (雕刻、切割)的结合,也就是在木板石头上的行文末尾签名表示授权同意,后来才有了「周期性付款以获得产品或服务」的意思。所以,subscribe 起初与钱无关,给出去的是权力和许可。
Episode 108: 从 Dieter Rams 的金句到 🐧 的脚
在科幻小说《索拉里斯星》里,人类花了一个世纪探索此星为何物,最终放弃。而现实中,人类探索自身为何物的过程历经数千年却仍在继续。人性如同索拉里斯星上的胶状海,一直在那里,触即可及,却以各种费解的现象展示它的幽深难测。观点是水上激流的细碎波浪,观念是水下浩荡的庞大暗涌。设计,是沙滩上的半扇贝壳。
Episode 107: 咯咯哒~咯咯哒~
除了听众反馈,这期主要关于《迟早更新》的幕后花絮,也是对「利器 X 播客」计划访谈问题的回应。希望在未来,中文播客也能用声音在更多人、更多事之间建立起联系。
Episode 106: 「迟早过年」·关于画面与景观的眺望
「拍照」可能是当下手机厂商和用户最看重的功能。在我们接受这个现实之前,也许可以问一句「为什么?」随时随地都能拍照,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普遍的需求?某人的手指按下那个虚拟的快门键时,究竟遵从的是谁的意愿?照片构成的宇宙,还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么?让我们远远地,瞄一眼。
Episode 105: 「迟早过年」·关于叛逆和愚蠢的声明
录完节目想想,与其说松本哉是「难得糊涂」那种类型,毋宁说他是「光脚的不怕穿鞋的」。前者有资产阶级瞻前顾后的郁闷为难,是睁一眼闭一眼不见为净的被动选择。而后者是扯着嗓子上街,带有少年心气。记得有人说舒国治是活在高中的暑假里,放到现在仍未开学。这双光脚丫,也是他俩的共同点之一了。
Episode 104: 「迟早过年」·关于历史和故事的烟霞
在《我们为何膜拜青春》里,罗伯特·哈里森说年龄是多重的,每个人都是无数层历史融合混交的结果。「历史」总让人有沉重感,但这种当下化的历史却如一层淡色轻雾笼罩,若非投下一柱光线则多半令人视而不见。一本书就是一柱光。这期节目尝试了在播客中插入类似批注的东西。
Episode 103: 「迟早过年」·关于欲望和生命的齿轮
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也许是今年的「迟早过年」提及的书目中最不消推荐的了——同名 HBO 剧集的热播、众多名人的溢美之词,以及广大读者们的口口相传,无一不成为阅读的理由。如果说「界限消失」是这部小说的关键词之一,那么阅读此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「界限消失」的体验;如果说这是一部讲述女性奥德赛的小说,那阅读此书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一场奥德赛。
Episode 102: 「迟早过年」·关于收集和释放的姿态
行星系可以是一个社会隐喻:有核心和靠近核心的重磅成员,也有无数被抛甩到天涯海角却依然无法逃脱引力的微末碎片。王占黑的眼睛够尖,手指够细,能够发现并且捏着这些碎片,递到你我眼前。和第 88 期一样,我们忍不住再次试图窥视小说背后的创作过程,以及占黑受书中人物启发在现实中所做的实践。
友情提示:本期节目末尾有大型彩蛋(但也不要径直前往收听啊)。
Episode 101: 「迟早过年」·关于记忆和梦境的建设
被问起田野调查能否挖出真相时,傅高义认为重点在于「他们告诉了我们什么实情」。哪怕对方刻意掩饰或闪烁其词,矛盾叙事也是一种真实窘境的反映。不过,观察他者的社会学研究是一回事,要接受自己无意识中造成的观念扭曲则另当别论。这期节目受综艺《全能住宅改造王》(大改造!!劇的ビフォーアフター)启发在形式上做了新尝试,欢迎反馈收听感受。
Episode 100: 「迟早过年」·关于阅读和聆听的力度
「双重性」总是迷人的话题——无论是谈及和洋折衷下的社会暗涌,流行文化里的「分母分子论」,还是优美情怀掩盖的法西斯暴力,抑或节目之外的那些写作与言说之间延展重叠、互为表里的杂糅。另有勘误两则:一,DA PUMP 在红白歌会上唱的是《USA》;二,最后环节提及的沙汤,配料之一应为鸡肉而非猪肉。祝各位己亥新春吉祥如意。